2021年11月25日18:30,受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编辑出版系诚挚邀请,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绘本编辑室主任刘嘉鹏老师及副主任陈颖老师在新图书馆2号报告厅进行“一小时看遍全球好童书”学术讲座。
刘嘉鹏老师在进行了简短的开场后,提出了两个问题:
书是不是都是纸质的?
书是不是只能从前往后读?


台下同学纷纷各抒己见。“塑料书”“羊皮书”“牛皮书”……各种答案层出不穷。
刘老师接着抛出另外两个问题:
你们看过最特别的书是什么样的?
你想象中最特别的书是什么样的?
有同学回答:“智能的,自动能翻开展现在眼前的书。”还有同学回答“录取通知书”,博得了其他同学的一连串笑声。
听完同学们的回答,刘老师说:“我今天将用四个板块为大家分享几十本好童书,包括:用不同阅读方式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用不同主题的书发掘儿童的兴趣与潜能、用千奇百怪材质的书打造24小时阅读氛围、用形状各异的书打破儿童的创意壁垒。我想让这些很特别的、很智能的好书,打破你们的想象,能从此发现图书行业的无限可能。”这是他对观众的承诺。

用不同阅读方式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
刘嘉鹏老师所讲述的不同的阅读方式,包括“视听嗅味触”五种感官互动阅读,还有“撕书”式阅读、自由选择情节发展式阅读、“挂图书”阅读、数字化阅读等方式。
讲座上被展示的第一本书,是一本通过触觉阅读的温变图书。刘嘉鹏老师带着书走下讲台,亲切地让同学们一一触摸。“这本书,必须是放在零下10℃去阅读,当超过了20℃,它会发生一些变化。至于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看看分享会结束后它会变成什么样子。”刘嘉鹏老师为观众留了一个悬念。

在介绍嗅觉阅读时,陈颖老师向观众展示了《来闻闻大自然的味道》一书,并将该书拿下台让同学们感受深藏于书页间的各种气味。不少同学感到新奇,并提出疑问。刘嘉鹏老师耐心解释:“第一,关于气味对孩子是否有健康隐患,书里面的气味涂料全部使用的是食用香精。既然是食用香精,那么就保证了它的安全性。第二,关于书中气味可以留存多长时间,我买这本书是在五六年前,期间经历了很多次讲座分享,闻过这本书的人不计其数,现在依然能让大家闻到,所以气味可以保留足够长的时间。”

此外,刘嘉鹏老师还向观众展示了可通过三色眼镜看到不同自然场景的科普书《点亮自然》,并邀请学生上台体验,RGB艺术与科普的结合打破了静态阅读的界限。
同样属于视觉阅读的部分,他还带领观众翻看了纸雕折页绘本《小红帽》,引得观众连连惊叹。

在该部分内容将近结束时,两位老师展开足足有一平米多的《哈利波特》城堡立体书。一个栩栩如生的城堡模样真正地“跃然纸上”,在大屏幕展示的细节图片上,甚至可以看见在电影中出现的魁地奇球场、禁林等场景。20级出版商务的朱同学说:“作为哈迷,看到这一幕真的非常惊喜,感觉自己真的来到了霍格沃茨。”

用不同主题的书发掘儿童的兴趣与潜能
“我们怎样让孩子去爱上地理、历史、生物、音乐、艺术?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的知识储备不是无限的。那么,是否可以用一本本书激发孩子的兴趣,给孩子讲好这些知识呢?”
为了解答这个疑问,刘嘉鹏老师展示了一本来自法国的世界地理书《地图》。这本书用图画的方式给孩子展示了各地的动物、建筑、风土人情等人文自然知识。“它用一整幅汇集各种信息的图片去讲述,能让孩子非常系统地去了解当地人文地理知识的同时,还不会感觉枯燥。”刘嘉鹏老师说到。
“如何给孩子讲故宫?比如故宫有多大?这样的知识点好讲吗?”刘嘉鹏老师带来了一本介绍故宫的书,书中通过一幅比例精准、游人如织的场景图,让孩子更加直观地通过故宫能够容纳的人数来了解它的大小。
随后,他又展示了一本动物书《来喝水吧》,并请台下观众用激光笔找出深藏于丛林与池塘画面中的21只动物。在互动中,观众获得了更加深层的阅读乐趣。

用千奇百怪材质的书打造24小时阅读氛围
第一本特殊材质书是一本富士山景观纸雕书。“纸雕书是可以被机器量产的,但不是所有纸张都能被雕刻的,要有一定的韧度的纸张,才能被雕刻。”刘嘉鹏老师介绍到。之后,他还带来了世界上唯一的连续92页的纸雕书——《海贝卡的小剧场》,不少同学为其藏在拱门中的精致场景而赞叹不已。
随后,刘嘉鹏老师拿出一本用乐高积木拼成的书,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现在网上有很多粉丝原创的版本,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也可以DIY,书里的故事就由你们自己去创编吧!”
有一本“小书包”形式的图书受到了大家的极大关注。迷你书包中大概有十页,价格却高达500多元,小朋友们可以在书页中触摸各种材质,体验从洗衣机中拿出衣服晾晒、编辫子、摘苹果等过程。它可以启蒙孩子懂得里和外的关系、形状的对应、对穿衣脱衣的概念的认识......“这是根据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创作出来的一个针对低幼孩子的非常全面的认知书。”刘嘉鹏老师介绍到。

用形状各异的书打破儿童的创意壁垒
分享会接近尾声,刘嘉鹏老师向大家介绍了“特大的书”、“特小的书”、”圆形的书”、“异形的书”等。形状各异的书籍不断吸引观众的注意。“可惜时间仓促,不然真应该好好看看这些书。”一位同学遗憾地说到。
在最后的互动环节,刘嘉鹏老师分享了他参加海外图书博览会的经历,并对同学提出了期望:“做编辑不要求你在某一方面成为大专家,但你得学会成为一个杂家。要不断关注各个领域,并有一定的理解,最终运用到你的编辑出版工作中去。”
该讲座旨在让同学们打破大众对于“书”的刻板印象。21级编辑出版专业的谌同学说:“起初我对这个专业的兴致并不高,但平日的学习和今天听到的讲座让我受益良多。现在编辑出版对我来说不仅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行业,更是非常有意义的行业。我相信纸质书不会走向穷途末路,因为更加多元的形式和丰富的创造性使它们具有非同一般的价值。希望以后我也可以为图书行业的繁荣振兴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同学们的掌声中,讲座圆满结束。

摄影|朱克慧 文字|朱克慧
编辑|朱克慧
审核|江锦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