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论坛:原南方周末高级记者褚朝新来我院开展《报纸已死,新闻长存》主题学术讲座

发布:管理员发布时间:2024-04-03浏览量:403

“写新闻是门手艺,手艺需要传承。”在网络与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短视频、公众号提供信息传播的新渠道。先天优势的不足以及新兴媒体的冲击使得报纸印刷行业受到重创,越来越多的报纸宣布休刊、停刊。纸质媒体是否消亡?整个社会都在唱衰新闻业,业界、学界都很悲观的时候,新传学子又该何去何从?

4月2日晚上,原南方周末高级记者,湖北大学新闻学院专业硕士校外导师褚朝新莅临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开展题为“报纸已死,新闻长存”的讲座,为新闻学同学指导就业前景,提升专业能力。在本次讲座中,褚朝新正式签约成为了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特聘教授,院长陈瑛为其颁发特聘证书。



01 从新闻现场到三尺讲堂


褚朝新毕业于湖北大学新闻系,在机构媒体从业十七年,先后在武汉晨报、新京报、南方周末、看天下微杂志工作。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多年来在新闻行业获得的成就使褚朝新对新闻学就业指导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2011年,褚朝新第一次到大学讲课。在国内高等学府复旦大学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同题操作如何角度取胜”的讲坛,从此开始了讲课的人生新体验。自2011年起,褚朝新先后受邀到国家行政学院县长培训班、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新京报、红星新闻、湖北日报集团媒介素养培训班、红网、湖南图书馆等机关院校媒体做专题讲座。



褚朝新认为即使自己离开一线也应该走出去学习和交流,输出自己过去十多年的业务经验,保存新闻种子、传播新闻理念。不管当下能不能报道、能怎么报道,我们都不能就此放弃对新闻的期待,不能放弃对真相、良知、公平和正义的期待。


02 一个记者的江湖


近十年主攻时政调查,与各路官员打交道,写各种官场故事与秘闻。褚朝新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追求,一次次潜入名利场,不惧风险,只为探寻“人民的名义”。揭露地方官场腐败,研究官场人事与治理逻辑,近十年新闻现场深度调查也让褚朝新形成了扎实深厚的新闻写作能力。

“现在是新闻写作的最好时代。因为过去发表作品是有门槛的,而现在门槛降低。”褚朝新回忆过去向报社投稿发表作品的高门槛,而现在自媒体行业发展迅速,一个微信公众号,一个小红书账户,每个人都可以直接成为表达自我的个体。尽管脱离新闻现场、从事自媒体写作五年,褚朝新发表在公众号的文章依旧是浏览量破万的爆款。



“如果我们不持续保持对新闻业务和新闻专业的追求,不去经常练习和琢磨做新闻的方法技巧,不去经常思考新闻价值、不去讨论新闻的伦理,将来可以专业而相对自由地写新闻时,只怕会写的人没几个了。”褚朝新借用自己的文章《报纸已死,新闻长存》中的内容,鼓励同学们多练习新闻写作能力,反复钻研做新闻的方法技巧。


03 时政新闻实操


2011年7月,作为“九省通衢”的武汉正式实施市内“六桥一隧”ETC收费,收费标准8元到40元不等,武汉市民大部分人对高额收费不满。对此,2011年7月、2014年10月,中央电视台两次对武汉的FTC收费进行批评报道,法制日报等媒体也进行了批评报道。时任市委书记的阮成发在政协会议上公开发言:我知道很多市民骂我,我也没有办法。

直至2016年12月,陈一新从浙江调任武汉市委书记,2017年2月19日,褚朝新写了《致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先生的一封信》公开呼吁取缔该收费。2017年9月12日,武汉宣布取消该收费,半年左右的时间,在褚朝新的笔力千钧下,困扰武汉1000多万人的问题解决了,一年近10个亿收费取消了。“这就是笔杆子里出经济;笔杆子里出政策;笔杆子里有千钧之力”陈瑛院长感慨到。



随后,通过这一实例,褚朝新提出了时政新闻采写的三个重要技巧:

一是介入现实的时机。阮成发在任期间,媒体报道、民众谴责的声音一直存在,然而并未对ETC收费造成影响,这时出现了转机——陈一新调任市委书记。褚朝新抓住这个时机,用微信公众号发表的一篇文章却达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侧面印证了他的话“写一篇文章,时机很重要。”

二是知晓相关的法律法规。就此案例来说,按照《城市道路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收取的通行费不得挪作他用。而武汉ETC收费却挪作工资发放。褚朝新在知晓这一法规后准确抓住重点,提高文章专业度和公信力。

三是了解官场常识。“陈一新是谁?陈一新从浙江来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他能解决这件事情?”褚朝新发出三问。如果你了解官场常识,当你听到这个名字,就要在脑海里迅速对三个问题作出回答。了解官场常识间接上是对新闻敏感的考验和培养,作为记者,新闻敏感的重要性无需多言。


04 新闻长存


“报纸已死”不是具体指向报纸,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所有不能生产新闻的媒体机构和平台都已经在读者心目中死掉了或者迟早会死掉,但是新闻是一直都存在的,每天都在发生,甚至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只是被写出来的新闻不那么多了。



褚朝新认为新闻长存包含两层含义:首先如何在新闻行业长久生存,其次新闻一定会长久存在。前者,褚朝新给了我们答案——“做新闻是门手艺,手艺练好了饿不死,新闻圈有三种人活不下去:人太懒、手艺太差、懒且手艺差”。后者,褚朝新给了我们了肯定——“报纸会死可死该死,优质的内容永远不会被淘汰,传播渠道的变化、技术的更新迭代都更有利于传播优质内容”

在公众号、小红书、抖音等自媒体上随处可见新闻,新闻转移的是载体不是内核,只要群众内心对优质内容的需求仍然存在,优质内容就永远拥有市场,新闻就会长存!




更多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灵动News”



记者|曾敏 鲍玉娣
摄影|刘尚举
责编|曾敏
导师|陈瑛 杨雯 肖南
部门|灵动新闻·夜航船组
编审|灵动新闻·编辑部
机构|文化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