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技术发展和社会变革促使新闻传播实践和生态急剧变化,新闻传播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学科转型压力。
如何构建课程思政网,提高立德树人的实效性,特色发展新闻与传播学科,是当下人才培养发展道路上的重大课题。
11月5日至6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瑛诚邀学界专家学者与学院骨干师生代表一行15人,赴随州市共同探讨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教改方案。
特邀专家:中国大数据与国家形象战略研究院院长、二师特聘教授张昆、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陈瑛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张继木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刘义昆。
01
走进红色教育基地:重温党史,坚定革命信仰
随州是一个红色资源丰富的革命老区,有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等红色遗址166处。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是高校新闻人才培养、思政建设的主要来源。专家团队的第一站来到了随州新四军第五师九口堰旧址纪念馆。


在参观过程中,大家生动地重温了新四军在华中艰苦抗日的党史。其中凝聚着一代代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精神谱系,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弥足珍贵的一笔财富。

通过亲身实践,重温党史,作为新闻传播教育者,进一步感受到了两个坚持的重要性——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新闻传播理论和本土实践相结合,将红色元素融入新闻学课程思政。

02
感受文旅融合热潮:增强地方高校服务职能
中国千年银杏谷文化旅游区位于随州市洛阳镇永兴村,是世界四大古银杏群落之一。近年银杏谷旅游区积极将数智经济与文旅相结合,采用“线上电商+直播带货”的营销模式。

“明玉珍故里”度假区是由政府主导、文旅品牌参股投资运营,具有韩式风格度假区,为游客及团建者给予一站式精准服务。


03
景仰人文始祖:谋划二师新闻人才培养定位
随州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底蕴,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神农诞生于此。炎帝文化是当地一张金字城市名片。结束了洛阳镇、柳林镇及洪山镇的调研后,6日,专家团队一行也来到了炎帝故里,缅怀先祖,寻根溯源。

炎帝故里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一部分,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地之一,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都会在这里召开“寻根节”祭祀始祖炎帝神农。

对于高校而言,文化素养教育是新闻传播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素养,强调新闻传播者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角色,培养其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闻传播人才,是当下亟需重视和推进的使命。

04
结语: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路径
人才培养是中国高等教育永恒的话题,紧跟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大势,调整与修订我院人才培养定位是本次调研的目的。本次研讨之行,特邀专家对我院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提出了高屋建瓴的建议。

当下新闻传播生态发生了巨变,过去的新闻传播课程体系在日益更新的新业态新模式中显得陈旧,要创新丰富课程体系,因时因地制宜地打造课程板块,对接数智时代传媒所需人才需求体系。

作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人文社会学科,新闻传播学具有很强的跨学科特性。几位专家在讨论的时候也不约而同谈到了跨学科素养一词,应鼓励学生跨专业辅修或兼修第二学位,以拓宽知识视野,提升综合素养。
地方高校进行学科建设必须符合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课程设置要切实考虑到学院定位及学生的接受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创新专业实践的形式及水平,培育能适应当下就业岗位要求的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