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27日,2024中国生态经济建设·武汉论坛在湖北武汉召开,24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博雅楼,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展开激烈研讨。据悉,本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153篇,入选会议交流论文72篇。其中,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长江文化与湖北非遗”课题组负责人黄芙蓉教授、王芬博士的2篇论文,入选并参与大会交流。

论坛开幕式现场。长江日报记者 覃柳玮 摄
黄芙蓉教授演讲:新质生产力引领湖北非遗文旅融合创新实践报告
湖北作为非遗资源丰富省份,近年,通过科技创新、数字化与产业化等大胆革新,“非遗+”文旅融合传播实践取得显著成效。黄芙蓉教授首次向大会提交课题组近年调研成果,受到专家好评。调研报告以2023-2024年期间,课题组对我省10个非遗街镇走访调研为例,深入探讨我省顺应国家文旅融合大势,开创的非遗文旅融合传播创新实践模式。首先,报告界定了新质生产力的突出特性与价值引领,其次,分析了湖北首批非遗特色村镇街区文旅融合状况,及其探索的“非遗+”多种融合实践模式,最后,引入国内外非遗运营典型案例,报告重点剖析新质生产力引领下,湖北非遗村镇街区运营亟需改进问题及其优化路径。
王芬博士演讲:城市红色文化空间在爱国主义功能传播中的叙事策略研究
王芬博士的研讨会文章,从生态文明与城市红色文化空间关系入手,探讨了城市红色文化空间在爱国主义功能传播中的叙事策略。红色文化作为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首先明确了红色文化空间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接着,分析了当前红色文化传播现状与困境,最后,指出城市红色文化空间应着力提升其叙事策略,创新传播内容,努力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目标,包括利用VR、AR数字技术等打造虚拟展览与应用场景,使红色文化更加贴近现代审美与大众生活。
论坛由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生态经济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湖北生态经济学会等承办。此次论坛,不仅为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与全国高校搭建起交流碰撞平台,也为推动我国生态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二师书记杨鲜兰语),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二师校长郑军语),而且对于“长江文化与湖北非遗”课题组以更广泛的生态文明视野,深耕长江文化与研究湖北非遗,带来更多启发。

论坛闭幕式:部分演讲嘉宾与杨鲜兰书记合影
